期刊中文名称:《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期刊英文名称:Sino-overseas Grapevine & Wine

创办时间:1976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济南市
语种:中文
主管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东省葡萄研究院
主编:李勃
刊号:ISSN 1004-7360,CN 37-1349/TS
邮发代号:24-73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1-27号
 邮编:250100

 
访问量:48001

专题

  • 三都葡萄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潘洪涛;蒙祥周;常钬;陈跃志;吴光胜;

    葡萄产业作为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系统剖析了三都葡萄产业的发展历程、现实基础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科技赋能为核心驱动力的全链条发展路径。三都通过葡萄品种改良、技术创新、产业组织优化、品牌价值提升及产业链延伸等措施,推动了全县葡萄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转型。研究表明,随着智慧农业技术深度应用、加工体系完善及冷链物流网络的构建,预计在未来5~8年,三都葡萄产业将实现品种结构多元化、技术应用智能高效、产业链条完整闭合、品牌价值显著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为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2025年04期 No.26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 葡萄Vv4CL基因家族鉴定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王超霞;胡玉龙;马欣荣;田淑芬;王荣;马闯;姜建福;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4CL)是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的核心酶,是类黄酮和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对葡萄果实品质和抗逆境胁迫形成有重要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葡萄中共鉴定出15个4CL基因家族成员(Vv4CL01-Vv4CL15),主要分布于Chr13和Chr18等7条染色体,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成4个亚族(I-IV)。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4CL基因启动子区富集与生长发育、激素和胁迫响应相关的作用元件。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是家族扩张的主要驱动力。qRT-PCR结果发现Vv4CL02和Vv4CL06在‘巨峰’葡萄的穗轴中高水平表达;Vv4CL03在‘阳光玫瑰’葡萄的幼嫩果粒和茎中表达水平最高。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葡萄4CL基因家族参与响应多种逆境胁迫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No.262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 ‘阳光玫瑰’VvYTH基因家族鉴定及采后ClO2处理的表达分析

    李晓雪;鄢骕;袁一林;李桐;张娜;白继新;陈存坤;纪海鹏;

    m~6A修饰在果蔬成熟软化及采后保鲜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生物学功能主要依赖YTH结构域蛋白,但目前‘阳光玫瑰’葡萄中的VvYTH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共鉴定到了‘阳光玫瑰’中的10个VvYTHs,发现其多数为稳定性较差的亲水酸性蛋白。同时,通过保守基序、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和家族共线性分析发现VvYTHs家族基因的保守性较高。此外,通过转录组及qRT-PCR结果分析发现,VvYTHs参与‘阳光玫瑰’葡萄采后软化进程,其中VvYTH1可能是ClO_2处理延缓采后‘阳光玫瑰’葡萄软化进程的关键基因之一。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为‘阳光玫瑰’葡萄VvYTHs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果蔬保鲜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4期 No.262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 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葡萄砧木5BB和‘贝达’根系生长动态分析

    韩佳宇;曹雄军;王博;谢蜀豫;江春分;黄秋秘;盘丰平;白先进;

    为探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葡萄根系的生长动态特征,本研究以2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分别嫁接于5BB和‘贝达’砧木上,采用原位根窗与图像分析技术,对第一茬夏果与第二茬冬果的根系发育进行连续无损监测,同时记录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及光照时长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葡萄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夏果根系生长量显著高于冬果,根系高峰出现在果实膨大至成熟阶段。冬果根系生长显著减弱,累积新增量明显低于夏果。5BB砧木表现出更强的中低温季节适应性,而‘贝达’砧木根系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更强的扩展能力和热适应性。此外,枝梢修剪对根系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是去叶修剪导致根系生长快速停止。相关性分析表明,光照时长与根系新增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温度与根系新增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采用原位根窗与图像分析技术,高效直观地揭示了葡萄根系的季节性动态,为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根系精细化管理和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2025年04期 No.262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高温胁迫下不同摘心处理对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

    齐育恒;姜建福;田淑芬;王超霞;王荣;马闯;

    为研究夏季高温胁迫期间通过架面上叶幕层抵御极端高温对叶片的灼伤,系统比较了不同摘心处理对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日光温室10年生‘红巴拉多’葡萄为材料,果穗以上分别留2、4、8、6片叶摘心(分别记为A1、A2、A3和CK),高温天气时连续3天采用植物效率分析仪检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上升,A2处理叶片的F_v/F_m、F_v/F_o、φPo、φEo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OJIP曲线上L、K、J点的相对荧光强度和相对可变荧光值低于其他处理。A2处理的单位叶截面积中光合反应中心数量大于其他处理,DIo/CSm的值低于其他处理。结果表明:果穗以上4片叶摘心能更好的缓解高温胁迫对叶片的伤害,为葡萄植株在夏季抗极端高温胁迫提供理论依据和减灾技术方案。

    2025年04期 No.262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 喷施电解式臭氧水对葡萄果面微生物菌落的影响

    庞柳;陈烨锜;杨艳;郑婷;向江;魏灵珠;吴江;程建徽;

    为探究电解式臭氧水对葡萄果实表面微生物菌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6S rDNA和ITS2区域高通测序技术,分析了喷施不同浓度电解式臭氧水、苯醚甲环唑、清水的转熟期‘新雅’葡萄果面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果显示,喷施电解式臭氧水处理组葡萄果面的细菌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为主;真菌以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主,优势属为曲霉菌属、枝孢菌属、螨霉菌属、外担菌属与青霉菌属。尽管菌落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改变,但5 mg·L~(-1)电解臭氧水处理即能有效降低葡萄表面假单胞菌属、青霉菌属等有害病原菌的相对丰富度,且优于苯醚甲环唑处理。结果表明,喷施电解式臭氧水可调控葡萄果面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一些病原菌的繁殖,为其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4期 No.262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 广西腺枝毛葡萄花色苷稳定性研究

    缪雨露;韦荣福;张劲;田萱;蓝钊妃;吴代东;周思泓;成果;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广西腺枝毛葡萄‘桂黑珍珠6号’‘野酿2号’以及欧亚种‘赤霞珠’葡萄成熟阶段果实花色苷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对3个葡萄品种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腺枝毛葡萄品种在成熟后期总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赤霞珠’,且温度和pH对不同品种葡萄花色苷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温度≤45 ℃和pH≤3.0时,花色苷溶液呈红色且稳定性较强。随着温度升高和pH增大,花色苷降解速率显著加快。原浓度条件下,腺枝毛葡萄花色苷在高温下的稳定性显著高于‘赤霞珠’,其中‘桂黑珍珠6号’热稳定性最佳;同一浓度条件下,‘赤霞珠’花色苷的热稳定性与pH稳定性则显著高于腺枝毛葡萄品种。综上,不同品种葡萄花色苷的稳定性强弱与其浓度和组分有关;腺枝毛葡萄果实因花色苷总量高表现出热稳定性强于欧亚种‘赤霞珠’,且酸性条件更有利于其保存;同一浓度条件,腺枝毛葡萄花色苷稳定性低于‘赤霞珠’可能与前者稳定型花色苷比例偏低有关。本研究为后续深入探究东亚种野生资源葡萄花色苷代谢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2025年04期 No.262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 不同产地‘阳光玫瑰’葡萄香气差异分析

    李晶;田淑芬;王荣;王超霞;马闯;莫昌龙;姜建福;

    本研究以相同管理方案条件下的辽宁大连、河北怀来、天津北辰、陕西渭南、江苏南通、四川成都、广西南宁、云南建水等8个产地的‘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分析其果实糖酸比和香气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阳光玫瑰’在香气组成的种类、 比例及含量上均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出江苏南通‘阳光玫瑰’葡萄综合品质较好。具体而言,云南建水产地‘阳光玫瑰’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48%)和固酸比(11.59)最高,醛酮类香气突出,以反式-2-己烯醛和2-辛酮为主;辽宁大连产地葡萄香气以萜烯类和醛类为主,里哪醇和反式-2-己烯醛含量较高;天津北辰、河北怀来、广西南宁的果实挥发性香气均以醇类和萜烯类为主,陕西渭南、 四川成都的果实挥发性香气则以醛类和醇类为主。其中,年平均日照时数与酯类香气物质呈负相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酯类、其他类香气物质呈正相关。

    2025年04期 No.262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不同砧木‘阳光玫瑰’葡萄汁、葡萄酒及白兰地香气解析

    王惠芝;李敬川;宫英振;

    本研究采用HS-SPME-GC-MS技术,解析了砧木Beta、Kangzhen3、3309C、5BB以及SM(自根扦插苗)‘阳光玫瑰’葡萄汁、葡萄酒和白兰地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葡萄汁中芳樟醇、α-松油醇等萜烯类香气突出(占比25.0%~63.0%),砧木Beta萜烯类物质含量最高,SM和Kangzhen3次之。5BB葡萄汁酸类物质含量高;Kangzhen3中苯乙醇等苯环类物质含量高。不同砧木塑造了不同葡萄汁的香气特征,并通过酒精发酵、蒸馏等工艺逐级传递。不同砧木葡萄酒,均以酯类、醇类、苯环类、酸类、萜烯类等为主。白兰地酯类含量占比76.8%~84.4%,萜烯类占比1.4%~2.6%。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砧木葡萄汁、葡萄酒、白兰地香气特征分化明显,Beta白兰地萜烯类含量高,呈浓郁果香型;Kangzhen3苯乙醇含量高,呈现花香-甜蜜风格;5BB高酸为酯类生成提供了基础。本文为不同砧木‘阳光玫瑰’葡萄的深加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4期 No.262 6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酿酒酵母Y24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研究

    李明轩;李凯;商佳胤;张鹤;王丹;刘明;荆红彭;吴春山;

    酿酒酵母菌种的选择对于葡萄酒产品特色和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本研究从葡萄园中分离得到26株酵母,通过WL培养及2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菌株Y24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Y24菌株的酒精度、pH、葡萄糖含量、温度耐受度分别为18%、2、60%、4 ℃。以‘阳光玫瑰’为原料的发酵和产香试验结果显示,和商业酵母F33相比,Y24菌株启动发酵更快,且其发酵葡萄酒的干浸出物含量提高了7.1%,不良成分甲醇的含量降低了11.1%,香气成分数量增加2个、含量提高了5.7%,所发酵葡萄酒的风味优良、香气浓郁,对特色葡萄酒的研发和生产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25年04期 No.262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不同品种刺葡萄酒特征性芳香物质分析

    李翠霞;赵现华;孟宪军;刘丽媛;陈昌清;周翠霞;

    本文以中国南方广泛种植利用的7个刺葡萄品种和2个常用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霞多丽’)为试材,通过对不同葡萄酒进行芳香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感官评价,确定刺葡萄酒的香气特征。结果发现,共有44种芳香物质在9个品种的葡萄酒中检测出来,其中包含7种酸、12种醇、15种酯、6种醛酮、4种萜烯。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品种葡萄酒的香气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各刺葡萄酒的综合排名为:君子1号>湘珍珠2号>芷兰>白刺>紫秋>湘珍珠1号>君子2号,与感官评价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以期为酿造高品质的刺葡萄酒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4期 No.262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 辅料处理稳定‘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色泽的效果

    孙佳茵;刘承秀;王凌云;王宏安;徐雅强;何英霞;陶永胜;

    为研究‘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贮藏期不同辅料处理的护色效果,优化设计其陈酿工艺,本试验以‘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为试材,于贮藏前分别添加适量甘露糖蛋白、谷胱甘肽、没食子酸和葡聚糖作为处理组,通过标准化酿造工艺结合12个月陈酿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监测总酚、黄酮醇、酒石酸酯、总花色苷含量及CIELab颜色参数(L~*、a~*、b~*、C~*、h~*)的动态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解析辅料处理对该葡萄酒色泽品质的影响。‘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贮藏期间总酚含量波动幅度较小,黄酮醇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酒石酸酯含量先升高后趋于稳定,总花色苷含量逐渐降低,同时酒样黄色色调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在陈酿12个月中,辅料处理减缓了‘户太8号’桃红葡萄酒红色调a~*值的衰减速率,陈酿12个月后,辅料处理组葡萄酒明度L~*值变化幅度较小,b~*增加率(29.2%~54.3%)低于CK(86.8%),色泽表现更稳定。其中甘露糖蛋白处理组酒样在贮藏期保持较高的黄酮醇含量,而没食子酸处理组较对照组的总酚和酒石酸酯含量均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136.3、2.2 mg·L~(-1)),并表现出较高的红色调a*值。研究得出,供试辅料处理能够稳定‘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的色泽,尤以没食子酸和甘露糖蛋白处理效果最佳。

    2025年04期 No.262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葡萄耐盐性生理机制与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石柳娜;尹勇刚;孙艳;李敏敏;孙梓晶;侍朋宝;韩斌;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胁迫因子,解析葡萄耐盐机制对砧木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葡萄盐胁迫响应的生理损伤效应、耐盐生理机制及分子调控网络,重点阐述了离子转运、渗透调节、抗氧化防御及信号转导等关键通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砧木品种耐盐性差异的遗传基础,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表明,葡萄耐盐性是多基因协同调控的复杂性状,需通过多组学整合与基因编辑技术揭示其分子模块,为耐盐种质创制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4期 No.262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研究报告

  • 23个鲜食葡萄品种在石河子垦区的栽培特性及经济效益分析

    刘欣宇;翟文婷;朱春梅;赵云文;赵宝龙;孙军利;

    为了筛选适宜石河子垦区种植的鲜食葡萄品种,以石河子垦区种植的23个鲜食葡萄为研究对象,于葡萄成熟期实地调查葡萄果实性状及经济效益,测定果实品质相关指标。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3个鲜食葡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维多利亚’果粒最重,达13.01 g;‘里扎马特’果穗最重;‘甜蜜蓝宝石’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阳光玫瑰’糖酸比、批发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香妃’亩产效益高,种植收益表现突出;‘葡之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展现出较优水平。综合考虑栽培特性和经济效益,‘甜蜜蓝宝石’‘阳光玫瑰’‘香妃’表现相对较好,适宜在新疆石河子垦区推广种植。

    2025年04期 No.262 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 ‘高山二号’刺葡萄有机酸在浆果中的分布及酿造中的演变

    王家琪;王潇敏;聂子轩;余欢欢;靳国杰;

    为了探究‘高山二号’刺葡萄('Gaoshan Ⅱ' Vitis davidii)酒酿造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排斥法(HPLIEC)检测‘高山二号’刺葡萄浆果中有机酸的组成与分布,监测有机酸在葡萄酒酿造中的演变,并考察不同发酵条件对各有机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果中的有机酸主要分布在肉囊和皮囊中,主要为苹果酸、酒石酸、草酸和乳酸,其中苹果酸和酒石酸分别占55.24%和33.29%。在28 ℃ 、低通气量(用4层纱布覆盖500 mL玻璃罐口)、ACTIFLORE F33纯发酵的条件下苹果酸浓度下降了78.48%,在此发酵条件下的最终葡萄酒中,酒石酸的浓度较高,乳酸的浓度较低。较低的发酵温度有利于酒石酸浓度的降低,促进乳酸的生成。高通气量使得葡萄酒中醋酸的合成增强,混菌发酵则降低了醋酸浓度。

    2025年04期 No.262 11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 不同品种及处理对干红葡萄酒泥活性成分的影响

    姚瑞佳;陈璐;屈展平;侯梦依;刘德阳;谷玉娟;杨娜;王志磊;

    为了明确干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不同品种及处理对酒泥活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赤霞珠’‘马瑟兰’和‘美乐’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新鲜酒泥的干粉得率:赤霞珠>马瑟兰>美乐;不同品种酒泥中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马瑟兰’酒泥中原花青素含量较高,‘美乐’酒泥中白藜芦醇含量及花青素含量均较高;‘赤霞珠’与‘美乐’酒泥中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马瑟兰’酒泥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赤霞珠’与‘美乐’;不同类型酵母处理显著影响‘赤霞珠’酒泥中异亮氨酸和脯氨酸含量,陈酿型酵母(XR)处理的‘赤霞珠’酒泥中原花青素与白藜芦醇含量均显著高于果香型酵母(F33)处理,且陈酿型酵母处理的‘赤霞珠’酒泥中花青素含量相对较高;‘赤霞珠’酒泥储存一年之后多糖、原花青素与总酚含量均会降低,冻干真空保存的酒泥中冬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酒桶密封保存,且冻干真空保存的酒泥中多糖与总酚含量要显著高于满罐密封储存。本研究为不同品种及处理后酒泥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04期 No.262 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综述

  • 葡萄枝条在葡萄酒酿造中的辅料化应用研究进展

    曲绎霖;刘振帅;孔维府;王丽霞;

    葡萄枝条是一种葡萄园废弃物,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酚类等化合物。葡萄枝条具有部分替代橡木、二氧化硫、活性炭、阿拉伯胶等葡萄酒酿酒添加剂的潜在利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葡萄枝条的成分组成及其在酿酒中的辅料化应用研究进展,并从增强葡萄酒的健康属性和推动自然葡萄酒的发展两个方面对葡萄枝条在葡萄酒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最后从安全性评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广等方面探讨了葡萄枝条用于酿酒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旨在为葡萄枝条在葡萄酒酿造领域的深入研究和高效高值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4期 No.262 1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 下载本期数据